助听器和眼镜,一个能提高听力,一个可提高视力,虽然作用相似,但二者在中国受到的礼遇却大相径庭。大家会认为带眼镜象征有涵养、有品位,而对戴助听器的人投去歧视的目光。
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华遇到很多孩子必须佩戴助听器,但是孩子的父母常常迟疑很久后问道:“有没有看不见的助听器?”因为他们担心孩子戴助听器上学,会被同龄人看不起。同样的担忧也发生在成人身上,许多老人认为戴助听器是严重衰老的表现,觉得丢人。
“中国老百姓对助听器的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助听器的使用。相比而言,国外的患者能更加及时地佩戴助听器。”张华认为,助听器和眼镜的本质没有区别,听力不好和视力不好都不该是丢人的事情。
助听器受到歧视的另一个原因,是大家认为听力差点不影响生活,特别是老人,少听点闲言碎语反而能图个心里清静,正所谓“难得糊涂”。对此,张华列出国外权威研究数据(Silverman Carol教授2006年的研究),两组非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,没有佩戴助听器的这组两年内言语辨别能力却下降了17%,并且辨别能力显著下降的人数高达43.8%。
对很多听力不好的人来说,拒绝助听器虽然可以留住面子,但却会使自己慢慢疏远社会,和自己的亲人、朋友产生越来越深的隔阂。很多到同仁医院看耳朵的老年朋友告诉医生,因为听不清周围人的谈话,自己不仅变得沉默,而且每天都感到压抑和忧郁。而对于孩子而言,他们正处在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,缺乏正常的听力将严重延误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。
有一些听力损害的信号值得注意。张华在临床中发现,有的孩子说话大舌头,其实也是听力不足。
张华在个人网站中写到:“如果您的孩子确诊存在听力损失并建议选配助听器的话,请您为了孩子一定要很快调整心态,坚强面对,尽早赴专业助听器验配门诊就诊。”因此,张华由衷地希望全社会能正视助听器,正视听力不足。 |